close

「我媽叫我不要到處亂說。」

越南華僑爸爸台灣閩客媽媽

Summer1987年出生,26歲。

 

國立大學研究所學生。擅於模仿各類情境的對話,很有活力,屬於有話直說的類型,採訪過程中時常讓人爆出笑聲。論文題目做香港電影,廣東話也講得很溜,前陣子還前去香港取材。

獨生女,和父母三人共同住在內湖,感情相當融洽。就跟許多台北父母一樣,不希望孩子離開台北念書工作,Summer也不曾搬出去住,一直待在父母身邊。喜歡被別人稱呼「學姊」,說不定是因為不管在父母眼中或表兄弟姊妹排行,她都是最小的關係。

外公這一代開始移居台北,她在松山區小巨蛋附近成長,見證了以前是平房,後來改建大樓,現在已經沒什麼老房子的過程。父系家族全在美國,只有她父親隻身留在台灣。二十三歲時才發現父親是越南華僑,而非香港華僑。這幾年才慢慢向父親問些越南的事情。

目前為止還沒有去過越南。

 

 

訪談

我二十三歲那年才知道我爸是越南華僑,不是香港華僑。那年美國的親戚來台灣,我們去吃台菜餐廳。有些人是親戚,有些是親戚的朋友。大伯母介紹我爺爺輩的人「這位是我舅媽。」「以前在越南很照顧我。」大姑媽說「我們前幾年回越南看一下,覺得很感動」之類。蠻籠統的。有天我跟我爸出去,在車上,我很好奇為什麼他們都是越南華僑?就問我爸,大姑媽他們是從哪裡來的,那時候還沒有懷疑我爸到底是哪裡來的,我爸可能以為我下一句話要追問,他自己說,「我想總有一天要告訴你,現在說了吧,其實我們全部都是越南華僑,反正你總有一天會發現這件事,我乾脆先跟你講比較快。但你不要跟你媽講你知道。」

我問我爸,你可以繼續瞞,為什麼要告訴我?他說我媽希望他講是香港來的。但沒想到我念了文科,對這種事特別敏感,先跟我講明比較好,免得我哪天發現這不是祕密的祕密。

 

──所以你媽現在知道你知道嗎?

現在應該知道了,說我們家的事不要跟別人講,但我都沒在管的。我們家的親戚現在都在美國西岸舊金山,大伯父之前也在台灣,不過在一九九二年的時候移民,他很怕共產黨又打過來。他做的是越南房地產,但家人都在美國,所以就算移民了,大伯父還是常回越南做生意,在越南做房地產還不錯,至少比我們家賺。二伯父則是修理汽車,可能是技師,退休了。有一個姑姑在郵局工作。我小時候覺得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,就是別人都有好多堂兄弟姊妹,我卻沒有。

父親那邊有六個兄弟姐妹,母親則有五個兄弟姊妹。外公家我媽三天兩頭就回去,我的表兄弟姊妹有九人,我是最小的。都是透過媽媽的電話得知他們消息,走在路上也認不出來。基本上,堂表兄弟姊妹都是不熟的。會跟親戚打電話,就是爺爺忌日、奶奶生日、耶誕和過年。不過我爸也常去美國出差,回來都會講他們的事。過年就自己吃,以三個人為單位。我媽會在端午節之前先買好粽子,但很快就吃掉了,等到端午節當天根本就沒有粽子。

我出生前,我爸考慮移民到美國,但後來沒成。我二十一歲去柏克萊暑期遊學,順路拜訪洛杉磯大伯父家。堂哥帶我去Chinatown,那邊有天仁茗茶,有雜誌港版壹週刊。裡面賣的東西有香港也有台灣的,混雜的華人流行文化。

 

──完全沒意識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嗎?

沒有。有點意識到是大學中文系延畢,上郭力昕老師的課程「電影與政治」,說到後殖民的時候,我對國族議題有點興趣,才慢慢問我爸一些事情。

聽說我三歲以前會說廣東話,親戚說你廣東話講多好啊,但後來全忘了。記得八歲的時候,老師叫我們用國語以外的方言自我介紹,大家都用閩南語,只有兩個同學用英文和廣東話,我就是用廣東話的那個,講完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我在講些什麼,比英文還慘。回來時我爸媽還問我他們反應怎樣,我說沒反應,他們說大概是聽不懂吧。我爸媽在我面前都用廣東話私底下罵我,我雖然不會講但會聽,後來高中就對他們說,你們不要在我面前講我壞話,我都聽得懂!要罵我應該用閩南語才對。我小學到高中的國文特別好,作文很突出,就是未來要念中文的人,但不會判斷平仄,大家就笑我不會講台語。我就想試試看廣東話。十八九歲重新看港片的時候,我爸也會跑來看。那時台語的聽力兩成,現在四成到六成。廣東話六成。現在聽跟說有八成。我爸喜歡黑幫、武打、動作、警匪片,喜歡狄龍、姜大衛。不喜歡周星馳。二十歲之後,我們家開始講廣東話。我爸媽是互教台語和廣東話,他的工作性質必須要學台語才會比較順利。他先是在製藥公司,有外派到彰化,你在南部一定要會台語。現在在做農業推廣公司。

我爸念台大獸醫,來台灣的時候先念僑聯大,還去南陽街補習,二十歲才上大學,比同學大了兩屆。爸媽是聯誼認識的,媽媽在五專前後,爸爸還沒上大學,很自然就在一起了,差不多十年後才結婚,那時我爸三十一歲。媽媽以前在台北市政府做文書,婚後生了我就辭職在家。家中只有我一個獨生女。他們說生一個就夠了,一個好好栽培就好。另外可能是我媽早期身體不太好吧。

他們剛結婚時住我外公家樓下,兩年後去後山埤,住到我小學二年級,我媽那輩就念DH國小。我也是念DH國小、DH國中。戶籍都在外公家,爸爸每天送我上學,一直想搬回來,後來在長庚醫院新建國宅租屋,希望我可以走路上下學,租到四年級。等他買了第二套屋子,在小巨蛋另一邊,永遠聽得到演唱會的地方,我們一直住到研究所。國中升高中時,我的分數可以念景美,父母都覺得景美很遠,突然看到Y高這個學校。我家有長輩念過初中部,所以有一種說法,沒上前三或前五,就去Y高。位置也ok,意外地去了Y高。我不會特別叛逆或在意校規,不要特別跟老師、教官槓,就不會有事。我以前是國中有髮禁、高中也有,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通通都沒有了。

本來想念中文所,但我在中文系狂蹺課,覺得很無聊。那時候最有興趣的是電影,想念電影所,以為自己對電影很了,但電影相關系所需要作品,我不是走創作的,電影所只能遠觀,不能去念。有個老師上曲選,某天講起電影,我就覺得這人跟我蠻合的,常去上課。如果不能念電影,中文又這麼無聊,戲劇蠻好玩的,可能是個選項。

 

我們祖先是廣東新會人,後來到西貢,之後才叫胡志明市,我喜歡叫它西貢,因為我爸在的時候都叫西貢。如果你現在去美國,越南人聚集的地方,都叫西貢區或小西貢。曾祖父那一輩來到越南開碾米廠。說個無關的事,最近我幫舞團做藝術行政,以米倉為特色,有人說,「你不覺得米倉很美嗎?」我心想米倉哪裡美啊,我曾祖父後來沒做下去,就是因為越共躲避追捕,造成火災,財產付之一炬,所以我對米倉印象不是很好。爺爺又重新創業,做一種很特別的工作──收美軍駐軍的衣服,發包給不同洗衣店去洗,聽說做到家裡有一棟空中花園。但生意沒有繼續傳下來,只是因應越戰時期的特殊行業。我爸出生那年,在打奠邊甫戰爭,脫離法國殖民地。之後開始打越戰,離開後兩年結束,所以他在越南的期間都是戰爭。不過他說還好,因為住在市區,只是常常要去防空洞避難。

越南的華人不多,而且都聚居在一起,我這邊沒聽過有越南華僑和越南人通婚的。在越南沒有排華,父親從小都念華人學校,跟馬來西亞一樣,華人不參與政治,商業活動也沒這麼多。我爸唯一一次說越南人壞話,是說越南警察貪污,還有宵禁,因為越戰,管得非常嚴。彼此之間長相我是覺得差不多。越南華人的語言跟越南人能通,但文化沒有,我爸身上沒有什麼越南習俗,但我們會吃越南菜,我爸不會料理,帶我們到外面吃忠孝新生的翠林。那家我八歲吃到現在,我爸大學就在吃了,老闆也是講廣東話的華僑,服務生是越南人。越南菜有一種法國麵包,裡面夾肉、酸酸的,東南亞才有的東西,可以加辣,我爸很喜歡吃。朋友到東區吃河粉,說他這輩子只吃過三次,我應該吃到數不清了!每個月至少吃河粉三次。也常吃撈麵、燒賣、窩蛋牛肉飯、蘿蔔糕,我爸也喜歡燒臘和茶餐廳,他去這種餐廳就一定要講廣東話。我媽的飲食習慣也受我爸影響。反而我家很少吃台灣的食物,我到國中的時候才吃到刈包。當人家說泰國菜、越南菜是異國美食,泰國是異國,但越南對我們來說卻是家鄉菜。

之前我去三重小巨蛋看廣東大戲,請深圳的越劇團,我去越南華僑總會索票,主辦單位是三重市政府。一開始介紹講國語,後來就自動轉換為廣東話,感覺就像某些場合突然講起台語一樣自然。觀眾大概有一百人,像是華僑整個集中起來。他們彼此認識,看到我的時候,看我一個人背很大的背包在那,可能覺得我是誰的小孩。這些華僑在場內講廣東話,但我相信他們平常都是用國語交談。

 

──僑生小孩的身分會受到歧視嗎?

一說我爸是僑生,台灣人都以為有加分,或有很多優惠,但其實我爸沒有,到底是誰加分?!我看了紀錄片,馬來西亞人也沒有加分。那時候他只是想念大學,越南的大學沒有什麼可念,就想去香港或台灣,台灣學費比較便宜。來台以後,工作、升學上也沒有較好的機會。只是因為越戰的關係,讓人希望留在台灣。

但語言有個問題,澳門人,會講廣東話的就想去香港發展,馬來西亞會講福建話就留在台灣。僑生能留在台灣的不多。那時我大伯母也想來台灣念書,她是個大小姐,父親想把他送出國唸書,結果她一到松山機場,就說這什麼地方啊!一下飛機就說要回去,她不要來台灣,就到香港去了。

我們對越南沒有殖民或其他關係,我有連結是因為我爸,否則我對越南也是一無所知,只知道越南咖啡很好喝,越南新娘,就這樣。看《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》,知道一九六〇、七〇年代,美國派人暗殺越南當時總理,我爸說他知道,副總理還逃難到中華民國,「還叫我去當他的翻譯,結果我越南文都忘掉了,所以我翻譯得很爛,副總統也覺得我很爛,台灣人也覺得我很爛。」自己呵呵笑了起來,我就說你笑屁啊。那時他在圓山保齡球館打工,不知怎麼有這機會,我問他越南文記得多少,只是知道意思,但非常不流利。在越南的時候,我爸法文和越南文都會一點,主要用的還是廣東話。他現在最好是國語、廣東話、台語,還有英文。他也不會去聽越南的音樂,注意越南娛樂。

 

──想去越南嗎?

超想!我重新會講廣東話,重新對我父親的故鄉有概念,就會非常希望能去看看那地方,也許不是當年那樣子,但也沒關係。問過我爸很多遍,都說好啊好啊,但都沒空。也許未來幾年。全家回去一次,搞不好經過五分鐘,就決定去某個觀光勝地也說不定。我覺得人生當中沒有那麼多關鍵時刻,很多時候只是想一下,家族這事也是,不是哪個特別的時刻,只是大家出門,然後聊一聊就突然講了,發現你怎麼好像講了一件重要的事,都是零碎的時候知道的,不是某天「孩兒,為父有事要跟你──」(大笑)

高中去同學家玩,他們家很綠。他媽媽問我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,我說,是外省人,他媽媽停了一下,然後說:「外省人好!外省人聰明!」我是不知道她想講什麼啦。我同學一直在旁邊使眼色,叫他媽媽不要來亂。如果稱呼我為新台灣人這樣的詞可以。但我在想民國三十八年,也許一直陸陸續續到四十五年來台的算外省人好了,但之後六〇年、七〇年來的算嗎?這些人不是軍人,也不是大陸來的。我其實有點懷疑。我就跟我爸說,四大族群應該是原住民、閩南人、客家人,還有「其他」。(笑)因為外省人很多,四川跟黑龍江是能夠怎樣,北方南方也差太多,其實外省人根本就是「其他」。如果是「其他」,我們就可以歸在裡面。最簡單的稱呼是華僑,但我是華僑的第二代,叫我華僑也不對。我小時候說我爸是華僑,同學就說你是混血兒耶,我就覺得混屁啊,香港跟台灣混什麼,這不是混血兒啦。這叫異國婚姻。都是華人啊。出國的時侯就沒這麼複雜,回答我是台灣人就好了。

 

2013.11.30 訪問

arrow
arrow

    陳又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