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渦蟲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渦蟲/山本文緒

閱讀《渦蟲》像經歷一趟逆反的浮士德旅程。浮士德博士與梅菲斯特簽訂二十四年的契約之後,經歷了愛情、瞬間的幸福以及社會實踐,最後以平凡之軀面對死亡。書中五名女子則在失去了乳房、健康、工作、婚姻、孩子之後,重新面對自己還剩下什麼。外人看來也許是個四不像,不是少女,不是母親,連上班族都不是──這樣的女人不像浮士德博士,甘冒僭越創世神之名獲取知識,她們在沒有神的現代世界受了傷,跟別人不一樣的,只是放棄了痊癒的義務。

山本文緒在這五篇故事裡面保持一貫地流暢,具生活感的描寫,拿起來的話一下子就能讀完。可是讀著讀著,卻像去了平常的姊妹淘聚會,有逼近三十歲大關被求婚的恐慌、還在唸書的任性男友,或是乳癌手術後強打精神的勉強。整個社會鼓勵妳「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」,但會不會只是像電影《送行者》的大悟放棄音樂工作之時才發現,「因為一直被大提琴束縛,(現在)反而有種解脫的感覺。一直深信是夢想的東西,事實上並非如此。」所謂的夢想,會不會只是經大眾認可的安全道路,只是不甘心一切的努力到此為止而已呢?如果說幸福就是幸福本身,為什麼我們還會聽見「這是女人的幸福」這樣的話呢?到頭來還是被「女性」的定義給束縛了吧。「幸福的家庭個個相似,但不幸的家庭個個不同。」這是托爾斯泰在《安娜卡列妮娜》開場的名句,安娜擁有位高權重的丈夫和心愛的兒子,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,卻還是在十九世紀的俄羅斯追求愛情。這樣的人如果出現在報紙週刊,大概會被形容為隨便的女人吧。

隨便的女人。

隨隨便便不偷拐搶騙有什麼不可以呢?同樣的形容詞在男人身上指的是不忠,但在女性身上卻無所不包,從坐姿、吃相到劈腿,一旦出現就是不懷好意,但客觀來看,也不過是邋遢、脾氣差,沒對誰暴力相向,到底招誰惹誰啦。

我常在想,如果能像動畫《霍爾的移動城堡》,一醒來就變成老太婆該有多好。五十多歲的歐巴桑是我見過最有活力的族群,理所當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大紅大綠Bling-bling衫褲,前衛精神不輸頂尖設計師。撿拾兒女不要的學校運動服,上街買菜運動睡覺皆宜。身材發胖也是應該的。好像只有到了這個年紀才有了這個自由。

可是〈不在別處就在此處〉的家庭主婦證實,即使兒子上了大學,還是可能會碰到約會強暴。〈被囚禁者的困境〉的OL跟男朋友同樣唸心理系,遇到本科教授和男友對話時卻要選擇「不聽」,以免事後發表意見導致口角。雖然人都有不想被別人知道的黑歷史,但交往六年,不知道男友高中沒畢業,只能說男人的自尊是女人的不幸吧。另外,攻讀博士是很了不起沒錯,但也不是女友要你唸的,都幾歲的人啦還以為天大地大讀書最大,好好反省一下,世上沒有什麼天經地義的事,一切都是歡喜做甘願受。連這點都不知道的話,女朋友聽到你跟她求婚,一定會嚇得魂飛魄散,斷開鎖鏈(但長遠來看,說不定對大家都好啦)。

〈有愛的明天〉敘述一名居酒屋老闆遇見與他同年的36歲遊民女子,這是全書的最後一篇,讀起來卻異常地愉快(這點從充滿希望的標題也看得出來)。遊民澄江沒有固定工作、沒有醫療保險、沒有居所,卻常常到居酒屋來吃飯。這飯也卻不是白吃的,因為她算命奇準,很多人慕名而來,代價就是替澄江買單。所以老闆也不能將這個客人掃地出門。巧妙地利用已存的價值體系,維持自己的生活,大概就是真正的自由自在吧。

這五篇故事讓人有共鳴,卻也跟現實隔了一層距離,讓你在越來越少的選擇之間,找到自己的模樣。也許根本無所謂受傷不受傷,所以也不必逼迫自己振作,生活就是生活,真正要背負的不過是你的選擇。放下《渦蟲》之後,或許會感覺到被紙張劃破的傷口,只是那樣的痛不在指頭,卻上心頭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渦蟲 山本文緒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又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