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香港,但這個地方對我來說到處都是閃閃發光,一點都不陌生,因為從小在電影、電視、戲劇以及小說、雜文上,都會想像這個地方是什麼樣子的。當我到了香港機場,我想的是,我的父親在二十年前,到底要怎麼帶著他那一群朋友,安然抵達登機口,他走的是大廳哪裡,坐的又是什麼位置,幾十年沒回家,這趟路上,想的又是什麼?──事實上,這就是我想在小說裡面尋找的答案。

到底除了我所知道的現實以外,其他人會怎麼看待同樣一件事情?

 

對我來說,小說有三種,一種是在作者的書寫下,在那樣的環境與性格推動下,我覺得「要是我,也會這樣做的,而且別無選擇。」所以,我在看見日本作家向田邦子的作品時非常驚訝,我從來不知道,那些無足掛齒、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是值得被看見的。

第二種是,看完了覺得,大概吧,也許世界上真的有人會這麼做,雖然我是不會這麼做啦,就算加了那些外在條件也一樣。

第三種,是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有人會這樣做,動機不足,性格也不足以取信。

 

當然這種觀看小說的態度並非評判優劣的標準,只是個人的喜好。

也因為這有點土氣的習慣,在意小說的可信度、合理性,造成我不那麼確定現實與虛構的分野,因為我大多是相信「世界上有人會這樣做吧……」所以卡夫卡的甲蟲是可信的,吉訶德也是可信的,也許有一種平行世界會這樣,因為他們的寫作出自人情。所以我可以說是被騙大的小孩,那些說謊的當然是各式各樣的小說家,我相信他們,勝過於相信我自己,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記憶力十分短暫,你問我某件衣服多少錢,每次都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。

 

但也因為我想說說那些微不足道,但卻真的曾經有感覺的事物,我開始寫小說,而且相信──如果我沒記錯的話,有八成是真的,有兩成是虛構的,事實上,這兩成正是因為我們會相信很多奇奇怪怪的事,代表的是,我們心底的確希望這些事情可以發生。於是,當這兩成和現實組合起來的時候,寫作的人和閱讀的人都一起得到了救贖。

 

今天能夠來到香港,把這些想像和現實疊合在一起,對我來說意義重大,而且我昨天才出席我在台灣三重家的都市更新說明會,這個房子也是我父親做人頭董事長,冒著坐牢的危險用便宜價格買下來的,去年在台灣發生士林王家強拆事件之後,許多在香港做街坊社區營造的工作人員也前來座談,兩個地方的新聞媒體自由等等,上述這些是我發現寫作的力量之後,才得以看見的事,雖然有時候不免覺得,啊我所認知的現實未免比我寫的小說有趣太多了,但小說的任務應該是在現實之中,創出另外一個平行世界,一個讓人覺得「啊,要是我,我一定也會這樣做的」。而我現在正在這條路上努力,很高興能從大家手中領到這個獎,而且被看見,我要把這個獎跟我的父親、母親、支持我寫作的小白,戲劇系的老師、寫小說的老師,還有一路上給我各種支持的朋友,我想把這個獎跟大家一起分享。謝謝。

2013.3.25 於香港大學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寫作 小說 感言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又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